☆、第二十回 入贡院举子尝艰苦(2/3)
作品:《红楼同人之良缘》”便从毡子里钻出来,正要走开。
贾琮正觉得心里突突的,想找个人说话定神,便掀起车帘道:“这位仁兄,在下御下不严,得罪了,请进车里说话。”潘又安一向圆滑,见贾琮发话,上赶着给那人赔了不是,连忙打起车帘,请那士子上车,那人见贾琮车马华贵,又带着数个骄僮,便知是富贵人家的子弟,本不欲攀交,无奈寒气直往薄衣领中钻,半边身子都冰凉了,再看看那香软暖蕴的车里,便洒脱的一笑道:“那就叨扰了。”
一偏腿便坐上车了,两人互通了名姓,贾琮才知道此人名叫殷继东,是浙东人,祖上也曾为官,只是父母亡故得早,他依在堂兄门下,日子困苦,此次应试好容易进京来,盘缠已经用尽了,贾琮见这人虽贫却无穷相,很是豁达,便有意结交:“既是如此,不如我们结伴进出,家人已在贡院街为在下定了下处,地方倒也宽大,恰好住开。”那殷继东也不推辞,只道谢:“如此恭敬不如从命。”
然后两人议论起经史文章,越发有一见如故之感。不多时,那殷继东也暖和过来了,手指不再发抖,另一面蔡安也飞跑着来报,就要点到贾琮这一号了。两人恰在一号,便一同进去,约好了出来的地点,便各奔东西。贾琮找到自己的号房,见一丈见方的地方,门口矮墙上横担一块木板,就是书桌,里面砖砌的矮炕,倒也清清爽爽、干干净净。他便将自己考篮里的被褥取出卷起来放在炕里,又把笔墨灯盏一一归拢,坐等差役过来搜检。
一直到正午之后,考题乃出,第一场是经义,考题倒也平正,是《孟子》中的一句: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这题不偏,然而要答得有新意却也不易,好在贾琮之前与林嘉蕤议论过这个话题,便不假思索地打起稿来,起承转合,真是文不加点,待到掌灯时,已经将初稿完成。
出师顺利,贾琮心中安稳,便细心将卷收讫,打算着明日修改誊写,他这才活动活动冻僵了的手脚,将木炭在炭盆里点上,又叫差役来冲上一碗汤料,在炭火上烤了两个豆沙酥饼和几个火腿冬菇馅的饽饽,一顿吃了,便卷紧薄被,将所有的衣物都盖上,在周围嗡嗡嘤嘤的吟哦声中,酣然入梦。
第二日贾琮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来伸个懒腰,差役过来送水,他胡乱用手巾沾湿了擦擦手脸,虽然这两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也过惯了,曾经二十多年的自力更生留下的印记更多些,自己收拾饭食并不让他感到为难,将带来的炒面冲了一碗,他便就着一块杏仁酥草草吃下,权当早饭了,然后将落在案板上的饭粒水渍都收拾干净了,才将昨日的草稿拿出来细改。
这一日是初九,乃是头一场的正日子,主考恰是文华殿大学士沈博约先生,也在贡院中转了一圈,到贾琮门外时,虽是指点过贾琮文章的,也只是微微点头,并不言语,见贾琮内外整洁,手中的卷子上密密麻麻写满字迹,沈先生微露笑意,贾琮心里越发笃定。
中午日暖,贾琮在矮炕上蜷着小睡了一会儿,起来神清气爽,便将空白的考卷小心展平,提着气小心将文章工楷誊清,一个时辰方才完成,放下笔,舒一口气,见日头已经西斜了,小心吹干了墨迹,反复看了几遍,再无一些瑕疵,才小心收妥,他午饭都没有胃口吃,这时才觉得饿了,且天又转阴,西北风飕飕地吹起来,他便窝在一角点上炭盆,又烤了几个糕饼,囫囵吞了,倒也辨不出味道,只算半饱,不敢再吃,便收拾了,躺在炕上,将所有衣被裹紧,静等着明日开闱出场。
这一夜却不如上一夜安静,有些举子受了凉不住地咳嗽,有些举子还未完卷,疯魔了一般地来回转圈,不时被差役呵斥,远远还传来其他号房的喧哗号哭之声,贾琮经停了一会儿才朦胧睡去,半夜惊醒,见号房外莹莹灯火闪烁,是不少举子在挑灯夜战,只闻磨墨声、呵冻声,写字的沙沙声,与风声混在一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红楼同人之良缘 最新章节☆、第二十回 入贡院举子尝艰苦,网址:https://www.88gp.org/203/20309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