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乌恒王(1/2)

作品:《东汉问鼎

这恰正是潘闾想看到的,假如让江东的人知道周瑜不是孙权所杀,那么以孙家往日的权威,江东的百姓有可能会同仇敌忾反抗外敌的。

那么潘闾就得不偿失了,潘闾已经发兵了,就没有收手的可能。

潘闾现在就要做实这一点,小乔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如今小乔和大乔都在吴县,这两个名声在外的寡妇,在互相安慰互相取热。

她们是亲姐妹,所以没人会感到这样不对,可潘闾想让人知道的是孙权也在吴县,这两件事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却很轻易让人产生联想。

流言的产生,不是由于它真实,而是由于它有话题性,更轻易捉住人的眼球,让人产生兴趣。

江东的大小乔,那从很早开端,就被人求亲了,其裙下之臣数不胜数,很多人都想一亲芳泽。

孙权,坐拥大小乔,难道就没有什么心思吗?一个是自己嫂子,一个是周瑜的夫人....

潘闾并没有让人散布的太过火,可后面传得就非常过火了,这就是人心,这就是杀人不见血的嘴。

大乔性子安稳到没什么,小乔性子激烈,就跟人吵起来,这件事就愈演愈烈了,竟然有人说小乔不守妇道,连合孙权杀了自己的夫君,还传得有鼻子有眼的。

只能说人的想象力是非常可怕的,终极小乔不堪受辱,上吊自尽了。

小乔自尽不打紧,这可把孙权害惨了,很多人都感到孙权,这是在杀人灭口啊!要不然小乔没必要自尽的。

孙权不能解释,由于越解释越乱,孙权只能放任自由,想着说着说着就没人会说的,可孙权忘了潘闾。

就算没人提及,潘闾也会推波助澜的,周瑜是什么人啊!曾经的江东大都督,可谓是很得军心。

军中有很多兵卒都受到过周瑜的恩惠,这些人第一个不干了,想向孙权讨一个说法。

孙权不怕民心乱,由于敌人都在外面,孙权最怕的就是军心乱,可恰恰军心又涌现了问题,孙权沉底坐不住了。

孙权就把张昭叫来,询问一下解决之法,张昭也想信任孙权,可张昭不得不猜忌,张昭到不是猜忌,孙权和大小乔有什么?

张昭对于这对姐妹,还是有必定懂得,自然做不出像这样让家门蒙羞之事,张昭猜忌的是孙权真的杀了周瑜。

由于在周瑜病逝世之前,孙权这边真的做了很多事,别人不知道,却瞒不了张昭的线人,孙权做的这些事,有一半都在针对周瑜。

孙权,一直在想方想法的降低周瑜在军中的权威,“王上,臣下想知道一件事,请你如实相告。”

“先生,但说无妨。”孙权对张昭还是挺器重,孙家之所以能有今天,张昭在其中可是出了很大力的。

“前任大都督的逝世,真的跟王上无关吗?”

“这也就是先生问我,要是别人问我,我早就让人拉出往砍了,我是对周瑜多有戒备,可我不应当戒备,周瑜声势之盛已经远远超过了我。

在我登位之前,很多人都说,周瑜更合适继续这霸王之位,我真想问问那些人,周瑜他姓孙吗?这江东的基业是我大哥打下来,周瑜是出了不少力,但周瑜只是个将领,这些人凭什么那么说,所以我登位之后,对周瑜明升暗降。

周瑜做了很多让步,但我还是无法信任他,由于这关乎着王位,我不信任他会不心动,也许是我枉做小人了,但我再枉做小人,我也不会把周瑜杀了,由于我不蠢,周瑜一逝世,潘闾马上进攻江东,这样的成果我难道不知道吗?”

“既然如此,王上为什么不解释吗?”

“先生,我如何解释啊!大乔小乔的事,你也看到了,像这种莫须有的事情,都已经闹成今天这个局面,更别说是周瑜之事了,我百口莫辩啊!”

张昭看人是非常准的,他曾经在洛阳进行过月旦评,曹操那个浊世之奸雄,盛世之能臣的评语,就是出自张昭之口。

他看得出来孙权没有说谎,这样一样张昭放心了,张昭真的怕是孙权杀了周瑜,那样的话就太让人冷心了。

“王上,想要让流言结束,只能做一件事,就是把大乔也杀了。”

“大乔,她可是我的嫂子啊!我尽对不能这么做。”

“王上,这个时候已经不能再妇人之仁了,如今的江东已经危在旦夕,鲁肃那边还能支撑多久,这谁也不知道,但我们心里都明确,潘闾的雄师确定会进来,现在江东的内部不能再乱了。

假如一个流言过于离谱,就不会有人再信任了,王上现在的名声已经臭了,可以说是千夫所指,那么王上就没有杀逝世大乔的理由,而这个时候大乔逝世了,王上就可以从流言的漩涡中摆脱,这是唯一之法。”

实在这个方法只是下下之策,但时间仅凭,其他措施都来不及了,张昭为了江东,只能把这个方法提出来。

江东的确是孙家的,但张昭在其中也付出了很多血汗了,张昭也不愿自己的血汗付之东流。

孙权和张昭不是一路人,但却做了同一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汉问鼎 最新章节第553章 乌恒王,网址:https://www.88gp.org/59/59634/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