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满城鸡毛(2/3)
作品:《我的三国有些乱》思暂且不论,这何进舍近求远就让人费解了。诛杀几个阉宦,差几个禁军就摆平了。就算掩人耳目,堵悠悠之口,也不必引狼入京师重地吧?
有些人的脑回路十分清奇,大将军何进就是典型。有些人天生作死,一作起死来就狂奔难止,大将军何进就是模板。
“将军万万不可!”大将军府主簿陈琳跳了出来谏道:“俗话说,掩目而捕黄雀是自欺其人也。捕只小小黄雀尚不可掉以轻心,何况是影响宫庭上下内外的大事。”
“现在将军位高权重,手握京机禁军,想怎么样泡制一众阉竖都可以。又何必大张旗鼓召边军进洛阳。这不是弄个大火炉烧几根毛发么!”陈琳侃侃而谈。
“将军只需雷霆行动,快刀斩乱麻斩尽张让,段珪之流。那就是顺天应人之举,天下人都会拍手称快。如果将军把边军召进洛阳,诸镇聚会于此,各自心思难以一样,少不了许多纠葛事端。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事情不一定能办好,反而会发生乱子。”陈琳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地摆事实讲道理。
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史称建安七子之一。在建安七子中算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陈琳出生不详,病亡于公元217年,即建安二十二年。
陈琳擅长撰写章表书檄,风格比较雄放,文气贯注,笔力强劲,与阮禹齐名。陈琳写出了不少公文名篇,代表作有《为袁绍檄豫州文》。
对陈琳在章表书檄写作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刘勰也不吝给予肯定。在《文心雕龙·才略》篇说陈琳符檄擅声。在《文心雕龙·檄移》篇又说,陈琳之檄豫州,壮有骨鲠。在《文心雕龙·章表》篇再说,琳,瑀章表,有誉当时。孔璋称健,则其标也。
陈琳亦长于写诗,其诗仅存四首,代表作为《饮马长城窟行》,描写繁重的劳役给广大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颇具现实意义。
全篇以对话形式写成,乐府民歌的影响较浓厚,是最早的文人拟作乐府诗作品之一,诗风朴实、生动,富有民歌特色,不仅为后世诗评家所称道,而且对魏晋六朝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再看历史中对陈琳的评价。
曹丕:“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
曹植:“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大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包荆山之玉,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今尽集兹国矣。然此数子犹复不能飞翰绝迹,一举千里。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夫钟期不失听,于今称之,吾亦不能妄叹者,畏后世之嗤余也。”
臧洪:“行矣孔璋!足下侥利于境外,臧洪授命于君亲。吾子托身于盟主,臧洪策名于长安。子谓余身死而名灭,仆亦笑子生死而无闻焉,悲哉!”
陈寿:“昔文帝,陈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声相应,才士并出,惟粲等六人最见名目。”
韦仲:“孔璋实自粗疏,如是彼为,非徒以脂烛自煎糜也,其不高蹈,盖有由矣。然君子不责备于一人,譬之朱漆,虽无桢干,其为光泽亦壮观也。”
刘熙:“遒文壮节,于汉季得两人焉,孔文举、臧子源是也。曹子建、陈孔璋文为建安之杰,然尚非其伦比。”
颜之推:“陈孔璋居袁裁书,则呼操为豺狼。在魏制檄,则目绍为蛇虺。在时君所命,不得自专,然亦文人之巨患也,当务从容消息之。”
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吴融:“冀州飞檄傲英雄,却把文辞事邺宫。纵道笔端由我得,九泉何面见袁公。”
吴棫:“在建安诸子中字学最深。几三千言,用韵极奇古,尤为难知。”
倪志涧:“陈琳,阮瑀,文帝称其为书记表章之隽,展其翩翩之才,而琳尤健爽。七子之散文,孔融可以比肩王粲,而陈琳次之。其余则难以伯仲矣。”
卢弼:“陈琳料事之明,与魏武不谋而合,英雄所见,大略相同,宜魏武之爱其才也。”
这是历史中诸名人对陈琳的评价,可谓中肯至极。主要是赞陈琳的文才。有个有关陈琳的逸闻轶事,说来很有意思。
陈琳初在大将军何进府任主簿,后避祸冀州归袁绍帐下。袁绍当时势力很大,一心想夺取天下,自己当皇帝。
袁绍为了号召天下的州郡一同起兵攻打曹操,袁绍让陈琳写了一篇着名的檄文《为袁绍檄豫州文》。陈琳在檄文中列举了曹操很多罪状,还痛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
当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三国有些乱 最新章节第342章 满城鸡毛,网址:https://www.88gp.org/397/397943/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