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重逢 (八 上)(1/2)

作品:《烽烟尽处

151+看书网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

第四章重逢(八上)

“杜杜歪就这么死了”很多年之后张约翰从自家祖父张松龄嘴里听到杨家桥之战时忍不住大声追问

虽然在祖父的故事当中杜歪嘴所占的篇幅很短但是这个人却给张约翰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胆大、市侩、聪明并且野心勃勃这才更符合他被自由世界熏陶出來的审美观才让他觉得真实而先前无论是王胡子、赵天龙还是当年的祖父都更像是生活在传说里的圣徒

“沒有他的身体很远比一般人结实运气也比一般人好得多”在自家晚辈祈求的目光当中张松龄摇了摇头微笑着回答“那颗流弹打中了他的肋骨卡在了上面伤口乍一看血肉模糊实际上里边的内脏一点儿事情都沒有”

“噢我忘了他当过土匪体质远比普通人好了”张约翰提在嗓子眼儿的心彻底落回肚子内想了想自己给出补充“那个时代在中国也买不到抗菌素估计病菌还沒产生耐药性”

“应该也有你说的两种因素在内吧”张松龄想了想对孙子的分析表示赞同“对了前年我给介绍到你家借宿的那个小家伙就是你歪嘴爷爷的亲孙子”

“您说的是杜宾”张约翰立刻从记忆里翻出來一个桀骜不驯的年青人满脸诧异他之所以对此人印象深刻不仅仅由于此人的名字实在有些搞笑而且由于此人出手绝对阔绰在大学里当讲师的父亲接到祖父的电话之后还与母亲为了到底准许从中国偏远地区來的客人在自己家中借住一个月或者三个月的事情争论过好几回哪想到从机场接到杜宾的第三天此人就被一家中国公司的驻美分公司从家里接走了随后沒几天就用现款在著名的富人区买了栋占地八百余平方米的豪宅当张约翰再见到此人时已经过第二年圣诞节來给父亲拜年的杜宾开着一辆油耗高达二十二升的悍马从头到家一色范思哲看上去要多拉风有多拉风

客人走后已经在美国生活了很多年的父亲再度开始于妻子面前抱怨起祖父的迂阔让一个拿干薪养家的穷讲师接待一名如假包换的阔佬不是故意给人添堵么您老人家看我不顺眼也沒必要用这种办法來打击人啊有本事你别那么早离休也给我安排个市委书记干干啊哪怕是个县级市的市委书记我也不用买个校区房还得用贷款并且债务一背就是三十年

那也是促使张约翰决定回国一趟彻底了解祖父当年经历的几个主要原因之一他不明白父亲嘴里那个狂热且教条的祖父怎么会有如此阔气的朋友父亲嘴里那个既不民主又不廉洁的故国怎么会在二十世纪末期焕发出如此惊人的活力按照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的预测她应该已经崩溃了好几次才对谁能想到她却一直大步向前走着并且还有越走越快越走越结实的奇迹

他把所有疑问藏在心底一直沒有向爷爷寻求答案他希望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來了解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以及自己的家族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二十世纪末所走过的真实历程他对这段在图书观里已经被渲染得五颜六色的历史充满了好奇他在不知不觉当中就沉迷了进去成了一个并不纯粹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并且在不知不觉地间从爷爷略显啰嗦的讲述里挖掘出一个又一个伟岸的身影结合自己的主观臆想将他们复原得栩栩如生

“那一仗沒打多长时间九十三团的主力很快就赶过來了随军医生给杜歪嘴动了手术把子弹挖出來之后不到半个月他就又活蹦乱跳了”猜不到自家晚辈此刻心里的想法张松龄还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当中拍打着手边的大桥栏杆絮絮地补充

桥不是杨家集那座水也不是察察哈尔南部那条但是浑浊的河水和两岸干渴的土地却与当年是同样颜色在他的记忆里那场短促激烈的战斗是与晋绥军九十三团最后的一次并肩作战下一次他与邵雍等人再见面已经是八年之后的张家口接下來的平津战役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各路地方武装以伤亡四万人的代价迫降了傅作义将军指挥的十三个军五十个师共五十二万余众彻底锁定了国共之争的胜局

“九十三团很快就上來了那日本人的下村大队呢又被你们给全歼了”张约翰的目光焦点始终和自家祖父不一样愣了愣大声追问

“跑了”张松龄笑着耸肩浑身上下都散发着自豪“沒等九十三团赶到就跑掉了不愧绰号是‘跑不死的下村大队’撤退得非常迅速果断让人根本來不及去追”

“跑了”曾经在太平洋战场上发动过神风攻击的日军居然也会临阵脱逃这个事实再度令张约翰大跌眼镜他以前接触到的影视和文学作品里头无论是中国作家写的还是美国作家写的日军都是勇敢和古板的代名词打仗之时明知道失败已经不可挽回也要死撑到底绝不做任何变通和退缩选择谁料在自家祖父这里当年的日本军队和其他国家的军队也沒什么两样居然也会坐视友军被全歼却见死不救也会虚报战果、遮掩自家损失也会临阵脱逃并且还为之寻找出许多漂亮借口

“当然跑了”那天的情景令张松龄每次回忆起來都得意洋洋“前方是我们和骑兵营两家算在一起总兵力已经不比他差多少身后还有九十三团正迅速往桥这边赶如果下村大队再不逃的话不是自己找死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烽烟尽处 最新章节第四章 重逢 (八 上),网址:https://www.88gp.org/25/25923/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