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李牧起兵(2/3)
作品:《大秦帝国风云》地塌下心读书了,一手烂字也有了明显改观,他还给自己请了个师傅---赵禹(也是赵孝成王的宠臣、就是长平之战前解梦的那一位),读些《皇帝四经》和《礼记》什么的。赵孝成王经常听赵禹和建信君楚月等人说太子赵偃学问有了什么长进,等满心欢喜亲自招来一问,却是大失所望--赵偃的学问是掺了水的,能断断续续背诵一些片段却有很多不解其意,原来是浅尝辄止的花架子。再考核其《武经》,他虽也能诌上一通兵法谋略,可依旧是嘴上功夫。
建信君掌管军务就任中枢府之职后,太子赵偃也跟着去磨练,到那里当了个无官职的闲差,平时学学军事识图、起草军令什么的,乐此不疲。
这些儿子怎么样,赵孝成王心知肚明。可是为了宗族血脉、王道传承,他是只能从三人中选取一个做王位继承人不可!
掌国、治国艰难,赵孝成王很不愿意身后的赵国因为立嗣失误而衰弱下去甚至出现宫室宗庙尽毁的结局,他还是希望能从“矮子”里选拔出一位稍微高那么一点点的人,这个人会是谁呢?孝成王自己也没底。
所以,他要最后测试他们一下:平都侯督军南征魏国,太子赵偃北伐匈奴,春平君代理相国对付秦国,看看他们谁能交上来令人满意的答卷!
赵孝成王在病榻上召见前来邯郸接受新军的李牧,亲授兵符给他。
李牧凄然地跪伏在君王的床榻之前,泪流满面、感慨万千。赵孝成王强装笑颜,安慰这位心仪的爱将:“李牧,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安能不有枯槁之时。本王惟愿将军,鼎力护佑我赵国社稷是也!”
李牧手捧兵符,涕泪横流:“大王放心,臣李牧宁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赵孝成王:“不说这些话,--本王期待着你们胜利的消息。---只是,不知君臣一别,还能不能再次相见?”
李牧大哭:“可以的,大王。臣一定会将捷报亲手呈送给大王。”
建信君楚月陪着落泪,他上前搀扶起李牧,嘱咐道:“此番征战匈奴,定有苦战,汝当竭尽全力保护好太子。”
赵孝成王:“不,--本王要知道太子在前敌的表现,是勇猛还是胆怯,是机智还是惶恐无措?李牧将军此次必须让他踏上战场,阵前搏杀,看一看太子有没有胆识和运气?”
李牧脑门冒汗:“大王,让太子呆在我军帐之中协同指挥就行了吧?”
赵孝成王:“不行,让他担任右军副将,上阵杀敌!”
李牧:“中军之外,右军为主力,恐恶战连连,那样李牧无法保障太子的安全。”
赵孝成王:“死生有命,成事在天。建功立业还是战场殒命,只是太子的宿命罢了,他人无需担责。”
李牧再要多言,君王闭目摆手阻止了他。
中书府令郭开手托一漆盘,将一枚金印交给李牧,王命加封李牧为“镇国君”!
李牧接过金银,谢恩退出王庭。中枢府令希卑拉着李牧送行,语重心长地叮嘱道:“将军,战场情势瞬息万变。但汝当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全力保护好太子!太子若遇难,你就自裁吧。”
李牧心情沉重,建信君也跟上来说:“李牧将军,君王在军中还有眼线,若是汝不能辅佐好太子建功。太子就算生还,大权也将旁落。此中利害,汝可知晓?”
李牧顿时感觉如千钧压顶,倒安定下来很多,他的头脑里在急速地旋转,想着如何去完成这样艰难的任务,而且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任务。
次日破晓,李牧去丛台接了太子赵偃,一行竟奔邯郸城北新军大营,新军统领司马尚率领营中10万军马早已整顿停当,静候军令。
李牧站到高台之上宣布:“勇士们!王命出征,痛击匈奴。但边关劳苦,抛妻别子,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秦帝国风云 最新章节5、李牧起兵,网址:https://www.88gp.org/201/20150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