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鏖兵松毛岭(2/2)
作品:《大秦帝国风云》形、气候熟悉。其二、人手不少,士气旺盛,还有援军,占据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其三,后勤补给充足,秦军渡江而来,粮草不足、经不住久战。况且秦军还在固守和撤退之间犹犹豫豫、难做取舍。其四,老天爷帮忙,江水上游因暴雨大汛,将秦军用于渡江的战船冲跑了不少,现在秦军增援缓慢、全师撤退也难了。
秦军为掩护主力渡江北逃而临时构筑的松毛岭防线,其山势并不陡峻,海拔两千五百多米,可是那里地势本来就高,所以看上去并不雄奇。过了此地,再翻过一片小山丘就可抵达江边渡场了。五、六千名秦军殿后的部队驻守在这里,掩护秦军孟曦部主力撤退。
松毛岭防线两侧都是高山峻岭,只有此处绵延千米的地域适合翻越,这里就成为夜郎**队与秦军争夺的战略要地,松毛岭防线的得失,对秦军可说是性命攸关。
此地南坡为茂密的竹林,北坡光秃秃只有灌木丛,山顶上是一片矮松林,也没有生长多少高大树木,秦军就驻防在山脊上。
秦军守将冯异(秦国上造冯劫的兄长、冯劫后为大秦御史大夫)下令将山坡上的竹林全部砍光,只留下遍地尖利的竹桩来迟滞敌军,这样做也是要让来犯的夜郎军失去隐蔽、暴露在秦军的强弓硬弩之下!这一手,还是秦军当年在长平之战中,跟驻守空仓岭的敌军---赵括军学来的,如今这个战法被“依葫芦画瓢”移植、应用在了南方战场。
秦军使用被砍下的巨竹捆扎成竹排,竹排上开有弓弩的射孔,沿着山脊绵延构成一道防御屏障,阵前设“拒马”,如今是用来防人和野兽。几排粗大、一头削尖的竹干在阵前堆叠起来,敌军的士兵就不容易一下子冲上来。
夜郎国的大军已经抵达到了松毛岭山下,“伊里哇啦”的蛮语喊叫声在山顶清晰可闻,沉闷的锣鼓声响成一片,四处是埋锅造饭的炊烟,敌军显然是在做突击之前的祭祀和祷告、饱食一顿断魂饭,然后就要一齐扑将上来。
守将冯异神情严肃地沿着秦军的队列巡视,不时伸出手臂,拍拍战士的肩膀:“兄弟们,距离大战不足一个时辰了。本将带着你们出来,也要带着你们平安地回去的。可是身为武士,就一定会有牺牲。战死疆场,无上荣光。后退一步,株连父兄、有辱家门。你们有没有勇气将蛮族鬼子们格杀于此地?”
震动山野的呐喊,“固守此山,奋勇杀敌!--”
山下的夜郎国联军将领岩玉、刀巴、沙马、曲比、阿力、勾柏、蚩宝、金罕闻声站起来眺望,“看来,秦人是要与我们誓死一搏了。”
在中国人的传统上,我们习惯把敌人成为鬼子。历史上除了蒋匪帮就是英国鬼子、法国鬼子、德国鬼子、俄国鬼子、日本鬼子(还有倭寇的名谓)、美国鬼子、越南鬼子等等,只有印度军队没当鬼子,他们被称作“阿三”或“印度佬”。
可以说,凡是当了“鬼子”并在中国赖着不走的,最后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请到m.。
本章已完成! 大秦帝国风云 最新章节22、鏖兵松毛岭,网址:https://www.88gp.org/201/201500/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