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最后一名(2/3)

作品:《明朝大忽悠

考试完毕,只等着童试放榜了。

王孝棠美滋滋地回到郑家,见到郑云霄正在训斥几个人呢,虚平道士说这是郑云霄新买的仆人和丫鬟,现在正在给下人立规矩呢。

王孝棠不禁道:“鸟枪换炮了。”

“什么意思?”虚平道士问。

“没什么意思,意思是说,也许过几天之后我就能陪你去青云山游历一番了。”王孝棠笑道。

却说那胡县令胡方顶,作为主持乡试的主持人,自然每一张卷子和每一个考生都要了解,作为沉浸于四书五经八股文中的他来说,只需要匆匆扫上一眼,就立即断定出谁大有可为,谁的文章一窍不通。他看卷子速度极快,首先跳出写字写的好的,这样一半的人便被淘汰了。

所以当他看到了王孝棠的卷子之后,几乎快哭了出来,就这写字水平,我怎么给你取生中秀才?字歪歪扭扭如同狗爬过也就罢了,文章里也是半白半文,你当这策论与八股是我闺女看的白话吗?

他先将王孝棠的卷子收录起来,批阅其他试卷,在吴教谕的帮衬之下,选中了二十几分看起来不错的。对于王孝棠的狗爬体试卷,他几次三番要丢之一弃,却又想到了郑半仙对自己说的两人命理相通,犹豫不决。

命理相通啊,要是不给他取生中秀才,是不是我的仕途也不走运呢。

在几天之后,胡县令还是偷偷地做了一个不愉快的决定,取中王孝棠为本县童试最后一名秀才。于是今次魏县一共取中三十名,王孝棠排名最末。对于取中秀才名额,大明朝是有明确规定的,上县四十人,中县三十人,下县二十人。这魏县乃大明朝的中县,所以名额还算是颇多,王孝棠名第三十,最后一名胡知县“慧眼如炬”地选中。

这次童试虽由胡知县一人来做主考,但吴教谕等在批阅的时候有很大的建议权。所以当胡知县选中王孝棠做第三十名的时候,吴教谕积极支持,连说胡知县“不拘一格降人才”,弄得本来还有些不好意思的胡知县脸皮顿时厚了不少。接下来,选中的三十份试卷还要交给国子监来的教授李云来复查,李云会抄录一遍这三十分试卷带回国子监留档。

不过,实际上来童试巡查的工作,原本应该是各地御史的责任,但是今年御史们都在忙着大事儿——东林党和楚党、齐党、浙党大战八百回合相互弹劾呢,东林党也不管神马辽东战事和沈阳沦陷,纷纷弹劾阁老方从哲,致使方从哲致仕回家,东林党大获全胜。

而方从哲此人是明末一个极为重要的纽带,他的门人亓诗教组成了齐党,他本人与浙党领袖沈一贯相交甚厚,而楚党因为实力弱小不得不依附在浙党身上以免被东林党迫害。三党组成了齐楚浙党大联盟以对抗东林党,这齐楚浙党最核心的人物便是不想掺入党争却不得不深入其中的方从哲。

当方从哲遭受东林党弹劾而不得不致仕之后,东林党顿时士气大作,纷纷起身追打落水狗,发誓要铲除三党。这一场党争掀起的浪不下与辽东战事,这朝堂上四党也不管辽东战局了,咱们先党争完毕搞定内部敌人再说——至于辽东战局,不是有辽东巡抚王化贞和熊经略熊廷弼吗?这一点颇类似某个校长的攘外必先安内的观点,尤其是后金整个族人加一起才四十万人,其中一半男人一半女人,去掉年老不能动的和年幼不能走的男人,后金就算全民皆兵也只不过能凑出十四五万人,其中真正能打仗的才七八万余人。尽管大明国有萨尔浒兵败,可是大明的将士死十个,金兵死一个,相互消抵消也能耗死后金了。因此四党对于后金的崛起并不重视,在他们眼中认为,只要最掌握了政权,消灭后金是分分钟的事儿。

党争误国,以至于不顾国之根本。

正因为大家都忙着党争,这一场在魏县的童子试补考便没有人来巡查了,所以有人建议说干脆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朝大忽悠 最新章节第37章 最后一名,网址:https://www.88gp.org/191/19123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