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对策(1/2)

作品:《鸾凤重华

秦四同赵瑞见过面后,又去分头去寻了兵部和户部的侍郎。

听了秦四开出的条件,这二人都很感兴趣,可却又不敢贸然尝试。

毕竟现在的这种操作已实施多年,更为稳妥一些。

最关键的是这可是军粮啊,没出岔子还好,若是出了岔子,上头再怪罪下来,那是要掉脑袋的呀。

如此一来,他们便对这件事变得没了兴趣。

秦四自然知道这件事不会这么一帆风顺,要不然他也不会让沈君兮帮他引荐惠王殿下了。

惠王也为了这件事频繁进宫,想要说服昭德帝,可昭德帝却觉得维持现状挺好的。

毕竟尝试新的东西,就有可能带来新的风险,如果是这样的话,保险的做法,无异是守成。

可就在这个时候,已是几个月都不曾收到过前线战报的昭德帝却一下子收到了好几份来自赵卓的战报。

可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地方。

奇怪的是,这些战报并不是由兵部转呈的,却是由吏部递上来的。

原来,赵卓一到了南诏边境,便想办法救出了被困多日的康王赵喆。

凭借着他带过去的圣旨,赵卓也就与赵喆交接了大印,并打算派人将赵喆一路护送回京城。

没想赵喆却说自己没脸回去,希望能够继续呆在军中,将功赎罪。

但昭德帝给赵卓的圣旨却是让赵喆速速回京,赵卓不敢擅自做主,便写了一份折子,用八百里加急送往了京城。

可当他这份折子寄出后,便如同石沉大海,没了音讯。

一开始,赵卓以为是南诏同京城离得远,即便是八百里加急,书信也得走上几天,他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可让他奇怪的是,一个多月了,他陆续寄往京城的战报、信件都变得毫无反应,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而且因为赵喆以前是这军中的主帅,多数人又是赵喆带出来的,这军营之中明显就分为了两派,而且隐隐还有了对立情绪。

战场上,上下不能拧成一股绳,本就是极为危险的事情。

可因为赵喆的人在军中极力煽动,并且对赵卓所下的指令阳奉阴违,便让赵卓觉得有些力不从心。

慢慢地,他便生了疑。

是不是他往京里寄的那些东西,根本就没有递到宫里去?甚至说在半路就被人截了留?

带着这样的怀疑,他拿出了之前送进京城的那些信件的副本,之前他有一个习惯,但凡是往京里寄的军报之类的,他都会誊抄一份,做为留存。

也是得益于他的这个习惯,赵卓很容易地就将这两个月寄出的书信又整理出来了一份。

随后他招了席枫和徐子清进帐,同他们二人明说了眼下的局势,并称自己需要有人将这些书信送往贵州承宣布政司。

只是席枫和徐子清因为常年在赵卓左右,若是他们两人中突然消失了一个,定然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他们便寻了几个靠得住的自己人,跑了一趟贵州。

远在贵州的沈箴在见了赵卓写给他的那封亲笔信后,便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他便将赵卓给他的这些东西,用私信的形式寄给了自己的好友,吏部侍郎冯云。

而冯云也不敢耽搁,找了个机会,使了些银钱,找了个在御书房的小内侍,将这些东西都递到了昭德帝的手上。

昭德帝不知道还好,知道这件事后,自是怒不可揭。

自己谎报军情就算了,他现在竟然还敢压制奉旨而去的赵卓!他到底想干什么?

而且在赵卓的信中提及,之前赵喆的军营曾被南诏的人偷袭过,粮草被烧了大半,而说好的补给却迟迟未到,再这么耗下去,恐怕大燕军也撑不了多久了。

昭德帝见此,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鸾凤重华 最新章节第296章对策,网址:https://www.88gp.org/191/191123/296.html